samedi 26 mars 2011

三月二十三日 撒母耳記上

今天小組在婉玉家,趁著婉玉出發到埃及之前,大家聚集在一起享受午餐、和Feeling玩耍,參加的有志仁、小敏、哲妍、婉玉、謝青和Emma、智綺、何艷、馨梨和妹妹、蕙心。除了很久不見的何艷、馨梨之外,謝青難得帶了Emma來到婉玉家,Emma玩得不亦樂乎,希望天天都來玩呢!午餐過後,由志仁繼續帶我們看撒母耳記上。這一次的查經進入二王的部分,從掃羅王開始看起。

掃羅是以色列國的第一位王,從這時候開始有了國的概念。早在申命記,神早已經吩咐將來立王的作法,17 :14-15「到了耶和華你 神所賜你的地,得了那地,居住的時候,若說,我要立王治理我,像四圍的國一樣。你總要立耶和華你 神所揀選的人為王,必從你弟兄中立一人,不可立你弟兄以外的人為王。」

撒母耳記上8 :19-22「百姓竟不肯聽撒母耳的話,說,不然,我們定要立一個王治理我們,使我們像列國一樣,有王治理我們,統領我們,為我們爭戰。撒母耳聽見百姓這一切話,就將這話陳明在耶和華面前。耶和華對撒母耳說,你只管依從他們的話,為他們立王,撒母耳對以色列人說,你們各歸各城去罷。」

那麼,掃羅這個人的外表與個性如何呢?

9 :2「他有一個兒子,名叫掃羅,又健壯又俊美,在以色列人中沒有一個人能比他的,身體比眾民高過一頭。」

5-10「到了蘇弗地,掃羅對跟隨他的僕人說,我們不如回去,恐怕我父親不為驢掛心,反為我們擔憂。僕人說,這城裡有一位神人,是眾人所尊重的,凡他所說的全都應驗。我們不如往他那裏去,或者他能將我們當走的路指示我們。掃羅對僕人說,我們若去,有甚麼可以送那人呢,我們囊中的食物都吃盡了,也沒有禮物可以送那神人,我們還有甚麼沒有。僕人回答掃羅說,我手裡有銀子一舍客勒的四分之一,可以送那神人,請他指示我們當走的路。(從前以色列中,若有人去問 神,就說,我們問先見去罷。現在稱為先知的,從前稱為先見)掃羅對僕人說,你說的是,我們可以去,於是他們往神人所住的城裏去了。」

→從這一段經文當中,我們可以發現掃羅是一位考慮別人的想法(面對父親會擔憂)、接納意見(面對僕人的建言)和注重禮節(送甚麼給神人)的人。

10 :1「撒母耳拿瓶膏油倒在掃羅的頭上,與他親嘴,說,這不是耶和華膏你作他產業的君麼」

→君王、先知和祭司這三個職分是需要膏立的。膏立並不是只拿瓶油到上去的一個象徵動作而已,而是成為新人。所謂的「膏」就是神的靈。

→這裡我們看見神作事的法則之一:看看有沒有神的靈與人同在。

11 :12-15「百姓對撒母耳說,那說掃羅豈能管理我們的是誰呢,可以將他交出來,我們好殺死他。掃羅說,今日耶和華在以色列中施行拯救,所以不可殺人。撒母耳對百姓說,我們要往吉甲去,在那裡立國。眾百姓就到了吉甲那裡,在耶和華面前立掃羅為王,又在耶和華面前行平安祭,掃羅和以色列眾人大大歡喜。」

→掃羅被膏為王之後,有人不服,但是掃羅並未理會他們。擊敗非利士人之後,掃羅也沒有藉此殺掉不服他的人,而是一種得勝卻不復仇,一種寬容,敬畏神,以神為首的態度。

但是掃羅的網羅在哪裡呢?為什麼神後悔膏他為王,而揀選了大衛呢?

13 :5-14這一段經文在講掃羅沒有等撒母耳來,就自行獻祭的事件。10 :8「你當在我以先下到吉甲,我也必下到那裡行燔祭和平安祭,你要等候七日,等我到了那裡指示你當行的事。」撒母耳早就在與非利士人打仗之前,告知掃羅要他怎麼作,神對於這中間發生的事都一清二楚。

為什麼掃羅會等不及撒母耳來就自行獻祭呢?人數稀少的以色列人(三千人)面對強敵非利士人,車有三萬輛,馬兵六千,步兵像海邊的沙一樣多,根本就驚慌失措膽戰心驚,有些百姓已經自己躲起來了,撒母耳卻遲遲未出現,可想而知掃羅的壓力很大,他一看見百姓散去,為了不讓更多百姓離開,於是自己獻祭。

→其實這是神對掃羅的一個考驗,考驗他是否真的信靠順服。12節「所以我心裏說,恐怕我沒有禱告耶和華,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擊我,我就勉強獻上燔祭。」這一節當中的恐怕二字,顯明了掃羅心中的懼怕,而這個懼怕正是他的網羅。

→我們的生命中,神有時候也會放下考驗或考試,我們常常會以事情是否順利為首要,然而屬靈生命上有沒有考對題才是最重要的。

另一個事件在14 :24-46:掃羅要百姓起誓不可進食,全力追趕散逃的非利士人,兒子約拿單不知情擅自吃蜜,還吩咐百姓也一起吃好補充體力繼續追敵人,掃羅知道以後要查明此事,起誓不管是誰做了這事一定殺;後來知道是約拿單,他又起誓願神眾罰他,百姓陳明情況之後,約拿單免於一死。

→這一段經文當中,我們看見掃羅常常起誓,自己或要百姓起誓,但是他做這些事的時候有沒有先問神?神有要他叫百姓起誓不得進食嗎?從這裡可以讓我們想想服事,某些服事,或者是我們手中的服事,看起來是好的屬靈的,但是不是神吩咐的呢?如果不是出自神的話,就不算為屬靈的事。有時候我們為主大發熱心,但是卻不一定出自神,就像掃羅他都沒有問自己,這樣作究竟對不對,是不是神要他作的。

這當中,我們也看見掃羅面對約櫃的態度,14 :18-19「那時 神的約櫃在以色列人那裡,掃羅對亞希亞說,你將 神的約櫃運了來。掃羅正與祭司說話的時候,非利士營中的喧嚷越發大了,掃羅就對祭司說,停手罷。」

→約櫃象徵了神的同在,掃羅確實有想到神,想到打仗的時候需要神的同在,所以叫人把約櫃運來,但是情勢一改變(非利士人亂了互相殺害),他的態度也馬上轉變,好像就不需要約櫃了,叫人立刻停手。

→我們的行事作為究竟是為自己而作,或者真正討神喜悅呢?

雖然47-48節說明了掃羅的戰績,也讓我們看見,人常常會用外在的成功或服事的能力、果效和恩賜來斷定一個人。

15章是一個重要的事件,耶和華要掃羅滅盡亞馬力人,包括了牲畜;但是掃羅沒有遵行神的命令,沒有殺了亞馬力人的王,看見上好的牛羊也捨不得殺。當撒母耳問他的時候,他也沒有馬上認錯,卻先推到百姓身上。15 :20-21「掃羅對撒母耳說,我實在聽從了耶和華的命令,行了耶和華所差遣我行的路,擒了亞馬力王亞甲來,滅盡了亞馬力人。百姓卻在所當滅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獻與耶和華你的 神。」

→掃羅明明知道那是錯的,但是言詞卻很折衷,他也不完全認為那是錯的,沒看見是自己的貪愛。

22-23「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悖逆的罪與行邪術的罪相等,頑梗的罪與拜虛神和偶像的罪相同,你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你作王。」

→千萬不要以為我們作的服事和成果是最重要的,卻把查驗神的心意和遵行神的命令擺在次要的位置,我們要調整自己的價值觀,把人本轉向神本。

最後24-25「掃羅對撒母耳說,我有罪了,我因懼怕百姓聽從他們的話,就違背了耶和華的命令和你的言語。現在求赦免我的罪,同回去,我好敬拜耶和華。」

30「掃羅說,我有罪了,雖然如此,求你在百姓的長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舉,同回去,好敬拜耶和華 神。」

→這裡請注意「我」這個字,掃羅一心認為這些百姓是屬於自己的,而不是屬 神的;他求撒母耳原諒他,卻不是求神原諒他;他認為耶和華是撒母耳的 神,自己好像認不認這個神也沒關係;他在乎人前的榮耀和人情,重於得罪神,即便得罪神,依然要在人的面前受人的抬舉和肯定。

最後,志仁補充了一些讀經的態度與方法。

→讓我們先憑著信心相信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是神自己的話語,不要用自己的思維方法讀經,不要太快加入自己的意見。我們要用其他經文來佐證,而不只用自己的詮釋想法來認定,而且一段聖經只有一個永恆的意思。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