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小組,志仁來到我們中間帶大家查完約書亞記下半部,13-24章,主要來看以色列十二半支派如何分地。而分地代表了什麼?那就是神給每個人的應許之地,每個人的恩賜都不一樣,但都是神量身訂做的。
13 :1-2 「約書亞年紀老邁,耶和華對他說,你年紀老邁了,還有許多未得之地,就是非利士人的全境和基述人的全地。」
→對照看腓立比書3 :13-15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 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所以我們中間凡是完全人,總要存這樣的心,若在甚麼事上存別樣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們。」
Þ耶穌基督的生命何等的豐盛、完美、完滿,遠遠超乎我們所能想像、所能祈求的。最後這些並未得到的地,代表了基督的豐盛遠遠超過祂所應許的;同樣地保羅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亦是如此:「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基督的豐盛無人能夠想像,神自己也說祂要給我們的是眼未曾見過,耳未曾聽過,心也未曾想過的,然而我們要效法完全人的態度,也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注視基督豐盛的生命與應許。
13 :8-33 以色列一共有十二個半支派,但是其中兩個半支派 (瑪拿西那半支派、流便和迦得兩支派) 卻在過約旦河以前已經分好地了。神應許的美地是在約旦河西岸,而不是在河的東岸,但這兩個半支派卻自己要留在河東岸,所以往後看就會發現,這兩個半支派很快就被異族所同化。
→我們要求的是神預定給我們的上好福分,而不是次好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讓我們看看完全沒分到地的利未支派:
14 「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沒有把產業分給他們,他們的產業乃是獻與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火祭,正如耶和華所應許他們的。」
33 「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沒有把產業分給他們,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是他們的產業,正如耶和華所應許他們的。」
→他們沒有地為產業,因為神是他們的產業。
創世紀49 :5 「西緬和利未是弟兄,他們的刀劍是殘忍的器具」,我們看見雅各因為底拿的事情,並未祝福西緬與利未,但是到了出埃及記32 :26-29,利未支派悔改並回應神,因為他們有忌邪的心,愛神勝過一切 (包括了兄弟、父母和配偶等等),雖沒有地為業,但神給利未人的都是上好的。
接下來我們要看迦勒這個人:
14 :7-11 「耶和華的僕人摩西從加低斯巴尼亞打發我窺探這地,那時我正四十歲,我按著心意回報他。然而同我上去的眾弟兄,使百姓的心消化,但我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 神。當日摩西起誓說,你腳所踏之地,定要歸你和你的子孫永遠為業,因為你專心跟從耶和華我的 神。自從耶和華對摩西說這話的時候,耶和華召祂所應許的,使我存活這四十五年,其間以色列人在曠野行走。看哪,現今我八十五歲了,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
→迦勒以前是一位探子,只有他和約書亞兩人報回好信息,並且始終相信神會帶他們進入迦南美地。雖然他曾經在曠野,但他的信心超越了眼前所見的,他的心志就是專一跟從主。所以,一位定意跟隨神的人一定會得到神所應許的豐盛。
14 :13-15 「於是約書亞為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祝福,將希伯崙給他為業。所以希伯崙作了基尼洗族耶孚尼的兒子迦勒的產業,直到今日,因為他專心跟從耶和華以色列的 神。希伯崙從前名叫基列亞巴。亞巴是亞衲族中最尊大的人,於是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
再看15 :13-14 「約書亞照耶和華所吩咐的,將猶大人中的一段地,就是基列亞巴分給耶孚尼的兒子迦勒。亞巴是亞衲族的始祖 (基列亞巴就是希伯崙)。迦勒就從那裏趕出亞衲族的三個族長,就是示篩、亞希幔、撻買。」
→為什麼迦勒要希伯崙這塊地?而且,希伯崙這塊地上的敵人還是最強大的?
Þ希伯崙這個字的原意有同盟、友誼之意,也就是說「與神的團契」、「以神為朋友」。的確,亞巴非常強大,但是迦勒的眼目只定睛在神身上,他沒看見眼前的困難或敵方的強勢,他內心真正想要的是從神而來上好的應許,所以神就把腳踏之地賜給他;同樣地,當我們定睛在屬世的一切就容易軟弱。
17 :14-18 約瑟的子孫以法蓮和瑪拿西覺得自己分的地過於窄小,不夠全族的人定居,所以想多分一些地。
→我們常常會不自覺與他人比較,自己有的都比不上其他人有的,只是按著人的角度去想而產生不公平的心,反而錯失了神的恩典;或者我們有時不願面對自己內在的問題,而去看外在的環境與問題,到最後依然未攻下內心的城池,所以我們應當好好面對神量給自己的地,也就是自己的環境與周遭面對的人。
接下來,我們要看三個無法得地為業的原因:
一、懶惰 (個人因素)
18 :1-3 「以色列的全會眾都聚集在示羅,把會幕設立在那裏,那地已經被他們制伏了。以色列人中其餘的七個支派,還沒有分給他們地業。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你們列祖的 神所賜給你們的地,你們耽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
二、無知 (個人因素)
20 :1-6 「耶和華曉諭約書亞說,你吩咐以色列人說,你們要照著我藉摩西所曉諭你們的,為自己設立逃城,使那無心而誤殺人的,可以逃到那裏。這些城可以作你們逃避報血仇人的地方。那殺人的要逃到這些城中的一座城,站在城門口,將他的事情說給城內的長老們聽。他們就把他收進城裏,給他地方,使他住在他們中間。若是報血仇的追了他來,長老不可將他交在報血仇的手裏,因為他是素無仇恨,無心殺了人的。他要住在那城裏,站在會眾面前聽審判,等到那時的大祭司死了,殺人的纔可以回到本城本家,就是他所逃出來的那城。」
→逃城是逃避報血仇人的地方,為什麼殺人的不需被懲罰,因為是無心殺了人;誤殺人的要等到大祭司死了才可以回到本城本家,也預表了耶穌基督的救恩。我們要留心神的律法,因為神的話可以光照我們,神的道可以潔淨我們,所以我們應該常常思想自己是否有得罪神。
三、不和睦 (教會肢體之間)
讓我們用一個事件來思想,那就是河東岸的兩支派半人築了一座壇:
22 :10-12 「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到了靠近約旦河的一帶迦南地,就在約旦河那裏築了一座壇,那壇看著高大。以色列人聽說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靠近約旦河邊,在迦南地屬以色列人的那邊築了一座壇。全會眾一聽見就聚集在示羅,要上去攻打他們。」
→a 猜忌:13-20 非尼哈以為他們又要重蹈覆轍,就是以前以色列人在什亭,與摩押女子行淫亂拜巴力而引起瘟疫( 參民數記25章,也就是同一位非尼哈),所以憑著過去的經驗,他立刻以為對岸的以色列民又要拜偶像。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時,與過去傷害經驗有關的想法,容易引起誤會,容易按著自己的經驗揣想其他肢體行事的動機。
→b 溝通:雖然非尼哈已經預備了軍隊,隨時可以攻到對岸,他因著眼見和想像產生負面的預設,但是他依然先派一些人過河與另外兩支派半的民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
→c 21-29:接下來是河東兩支派半民的回答。原來,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築壇是為了作證據,證明他們和河西另外九支派半的人一樣,都是耶和華的百姓,尤其要讓後代的子孫能夠牢記這一點而築壇。
→d 30:「祭司非尼哈與會中的首領,就是與他同來以色列軍中的統領,聽見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人所說的話,就都以為美。」非尼哈選擇放下固執,傾聽並接納。即使肢體之間各有想法,立場觀點也或許不同,但也要試著先聆聽對方,傾聽對方行事的動機,不自己猜測想像。
我們也參看以弗所書4 :1-3 「我為主被囚的勸你們,既然蒙召,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
→竭力就是用盡全力,因為只要一有破口,撒旦就可以攻進來。
歌羅西書3 :12-14 「所以你們既是 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外,要存著愛心,愛心就是聯絡全德的。」
→我們不要忘記新約最大的誡命,就是愛神與愛人。
最後,約書亞的遺言:
24 :15 「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我們不要三心二意,要作一個抉擇。
20 「你們若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外邦神,耶和華在降福之後,必轉而降禍與你們,把你們滅絕。」
→一離開神就會面對爭戰與羞辱。
26 「約書亞將這些話都寫在 神的律法書上,又將一塊大石頭立在橡樹下耶和華的聖所旁邊。」
→神是我們的能力,我們要專心在神的話語,將它們刻在心版上。
阿們!
RépondreSupprimer